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ir.lib.pccu.edu.tw/retrieve/58381/gsweb.pdf ·...

223
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我國軍人福利政策之研究 指導教授:孫本初 生:曾國烈 9 9 1

Upload: others

Post on 06-Oct-2020

0 views

Category:

Documents


0 download

TRANSCRIPT

  •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

    碩士論文

    我國軍人福利政策之研究

    指導教授:孫本初

    研 究 生:曾國烈

    中 華 民 國 9 9 年 1 月

  • I

    摘 要

    本研究旨在探討「我國軍人福利政策」之實施與發展。本研究採

    質性研究,以文獻分析法、歷史研究法及深度訪談著手,從我國國軍

    福利政策發展,現行福利政策實施與檢討。軍人福利政策研究範圍,

    包括政策之制定、立法經過與現行軍人福利政策探討,主要研究內容

    有實施概況、軍人福利服務之需求、官兵休閒生活照顧、生涯規劃、

    眷屬服務等相關福利服務措施之探討。

    全文分為六章,第一章緒論。敘明研究背景與動機、研究目的與

    問題陳述、研究範圍與限制、名詞釋義等。

    第二章文獻探討。針對社會福利之意涵與政策、軍人福利政策之

    相關理論、休閒意涵與軍人休閒之相關研究文獻,找出相關因素,做

    為我國軍人福利政策的論述、理論分析依據。

    第三章研究設計,主要說明研究方法、研究架構、研究對象與資

    料蒐集、資料分析與結果呈現方式、信度與效度、訪談倫理。

    第四章探討我國軍人福利政策實施與現況檢討。有關軍人福利政

    策相關法案,包含〈軍人法〉、〈軍人待遇條例〉、〈軍人福利條例〉等

    立法工作執行概況;軍人福利政策之發展,有關福利待遇之提升,使

    軍人經濟需求安全評估,成了決定軍人是否繼續留營之重要決定因素

    之一;並針對現行軍人福利政策之綜合檢討。

    第五章我國軍人福利政策與休閒綜合分析。根據上述有關軍人福

    利服務、軍人休閒參與之分析、以及我國軍人福利政策之討論,針對

    我國軍人福利政策現存的問題,提出綜合分析,並考量未來全募兵時

    代的來臨,前瞻我國國防體制及兵役制度之發展,討論適於未來軍人

  • II

    福利政策之具體措施與發展方向。

    最後第六章為本文之結論與建議。就理論及實際層面之研究發現

    作一總結,並作為我國軍人福利政策發展及提出可能的政策建議。

   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官兵對福利之認知稍嫌不足,而多數之一般軍

    官需要的是一種接受照顧之感受。綜合結論如下:(一)優先完成軍人法之立法;(二) 推動軍人待遇調整;(三) 持續軍人福利條例之修訂;(四) 定期檢討休假休閒與文康活動;(五) 落實服務工作、增進官兵福利,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及國軍整體戰力。

    對政策部門之建議包括下列:(一)建構福利服務網絡:以建立家庭服務導向之全方位服務;(二)在健康維護層次方面:提昇醫療品質、改善服務態度; (三)在經濟安全層次方面:優惠利率購宅、增設職務官舍;(四)在福利服務層次方面:建立專責福利服務機構及人員體系,以改善托兒、退輔安養機制、軍人就業輔導;(五)健全國防財務結構,維持 8.85%福利給付比率,保障福利制度之健全化;(六)增加宣傳管道,使軍人福利措施制度化,保障基本權益。

    【關鍵詞】軍人、福利、福利服務、休閒。

  • III

    誌謝辭

    這幾年求學生涯讓我體驗,文化大學是一個充滿寶藏和高人的地

    方,在我收拾行囊準備離去之際,突然發現它早就裝的滿滿,吃力的

    打開後還發現裏頭東西還真多啊,有些是老師放的、有些是同學放的、

    有新的、有舊的......更重要的是,其過程焠煉讓我從本質上產生了一些改變,感激文化大學、感謝老天給我這麼一段機緣!

    本篇論文得以選寫並順利產出,首先要感謝孫本初老師在課堂上

    對我的鼓勵及勉勵,並對本研究的諄諄指導、蔡良文老師對研究價值

    的強調、劉祥得老師對研究設計的建言,這些寶貴建議皆使本研究得

    以更加完善,由衷謝謝協助與教導過我的老師們!

    就讀研究所期間,常為了部隊事務及軍中進修,常常是蠟燭兩頭

    燒,感謝可信學長的體諒;謝謝裕麒、川本等朋友的關心和加油,更

    感謝姵茵以過來人的身份,抒解撰寫期間的苦悶、分享完成進度的喜

    悅和快樂,是我的精神支柱!

    而促成本篇論文產出最大功臣莫過於老婆,和其他家人給我的各

    式各樣支持,並謝謝兒子與女兒的配合,讓我可以在愛的壓力下,將

    潛能與效率發揮到極致。

    最後要好好謝謝自己,這麼努力達成目標,能把握的、能盡力的

    事情,我都一直努力著,往後在工作上也要保有這種精神與熱情,好

    好貢獻所學,回饋部隊與社會。

    農曆年將至,新的一年希望每個關心我和我關心的人都能幸福快

    樂、順順利利、健康平安!

  • IV

    目 錄

    摘 要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I

    誌謝辭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III

    目 錄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IV

    表目錄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VI

    圖目錄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VII

    第一章 緒論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陳述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7

  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11 第一節 社會福利之意涵與政策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2 第二節 軍人福利政策之相關理論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3 第三節 休閒意涵與軍人休閒之相關研究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36

    第三章 研究設計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55 第一節 研究流程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資料蒐集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5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59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結果呈現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68 第五節 信度與效度之檢測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71 第六節 訪談倫理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73

    第四章 軍人福利政策實施與現況之檢討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75 第一節 軍人福利政策相關法案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76

  • V

    第二節 軍人福利政策之發展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93 第三節 我國軍人福利政策之檢討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97

    第五章 軍人福利政策與休閒文康之分析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107 第一節 軍人福利服務分析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08 第二節 軍人休閒文康活動之分析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22 第三節 我國軍人福利政策之論述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35

   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14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47 第二節 政策建議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50

    參考文獻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153

    附 錄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165 附錄 1 軍人福利政策訪談大綱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65 附錄 2 訪談編碼表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67 附錄 3 〈兵役法〉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70 附錄 4 〈軍人法〉草案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85 附錄 5 〈軍人待遇條例〉草案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87 附錄 6 〈軍人及其家屬優待條例〉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89 附錄 7 〈軍人撫卹條例施行細則〉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98 附錄 8 〈軍人福利條例〉草案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10 附錄 9 我國軍人福利之法規體系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12

  • VI

    表目錄

    表 2-1 社會、員工與企業福利之定義與功能表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14

    表 2-2 員工福利定義及對工作態度呈現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18

    表 2-3 我國社會保險政策表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22

    表 2-4 軍人福利相關論文研究表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34

    表 2-5 休閒意涵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43

    表 2-6 軍人休閒之相關論文研究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49

    表 3-1 受訪者名冊與研究時程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63

    表 3-2 Ozga 政策研究三類型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67

    表 4-1 軍隊福利制度比較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102

  • VII

    圖目錄

    圖 2-1 Nash 的休閒參與理論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40

    圖 3-1 研究流程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56

    圖 3-2 分析架構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66

    圖 4-1 軍人轉業模式之社會網路建構圖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88

  • 1

    第一章 緒論

    我國社會福利制度與理念,近年來,備受各界一再強調及重

    視,已成為政府施政之重點。而軍人福利服務工作之落實,則是

    國防福利政策之重要指標。隨著國防組織精進、人力精實及國防

    法制化之建設,如制定國防法、國防部組織法、修定軍人法、國

    軍待遇條例、軍人福利條例、及其他相關法令等,對於軍人權利

    與責任之相關保障,也促成軍中福利制度化之建立,帶動整體國

    防法制之進步,有利健全軍人福利政策之健全發展。 然而綜觀現行國防政策相關研究,對於軍人權利、義務雖有

    著墨,但有關軍人福利政策,並未隨著政策之調整,也應作適當

    之改變,基於軍隊國家化和「軍人為身著軍服公民」之理念,對

    於保障軍人權益與福利,維持軍隊秩序,必須有整體而完備之法

    律規範,我國軍人權益及福利法制相較之下,顯有待加強。 本章緒論主要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、研究目的與問題陳述、

    研究範圍與限制、名詞釋義等,茲分述如後。

  • 2

   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

    國軍「精實案」、「精進案」之組織調整,自民國 80 年 45 萬餘人之軍隊,調整組織編制,民國 97 年已達成全軍 27 萬餘人之目標。國防部(2009)根據甫出版之九十八年《國防報告書》,國軍持續規劃「精淬案」,推動國防組織再造,國防兵役制度擘劃「募

    兵制」,自民國 97 年 5 月 20 日至 103 年 12 月 31 日,區分「規劃準備」、「計畫準備」、「執行驗證」三個階段執行,預計在民國 103年底達到常備部隊募兵比例百分之百之目標。(國防部,2009)隨著國軍兵力之精減與國防組織之調整,國軍兵役制度之轉型,在

    組織調整、軍隊編制變化之同時,國軍福利制度亦隨著不斷改變,

    但福利制度之修改,其相關法規及配套措施是否完善,能否達到

    穩定軍心之作用,是本研究之重要課題。 本論文研究背景,是依據〈國防法〉第十六條:「繼續推動

    〈軍人福利條例〉(草案)法制作業,使軍人福利制度更為完善」。

    本文以「我國軍人福利政策」為研究題材,即是在軍人福利之龐

    大財政規模,以及理論體系不完備之矛盾情境下,又面臨了制度

    之轉型,對於軍人福利法規之政策修訂,這些政治環境之張力、

    政策倡導之主張、和理論探討,也是引發筆者之興趣,此為研究

    動機其一。 面對著社會多元化之發展,也需要多元之服務提供和福利支

    持,以提高軍人福利之品質。因此,對於軍人福利政策需有相當

    之瞭解,軍隊是社會之縮影,相對之,修訂現行之軍隊相關福利

    措施,對於這些投效軍旅之軍人才能有所保障。筆者由於本身從

    事福利服務之相關工作,就是希望在學校進修深造之期間,能够

    結合個人工作與教學專長之需求,有助於資料之獲得,對於爾後

  • 3

    從事相關工作能獲得相當助益,此為研究動機其二。

   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陳述

    近年來,軍人福利之問題逐漸受到重視,適當合理之保障軍

    人之福利,也是符合保障軍人權益之理念。關於此一議題,目前

    在社會福利方面之研究,雖已有相當之數量,但有關軍人福利之

    研究仍然不足。本研究希望透過文獻資料之研整,對於國軍福利

    政策之推展及實際運作,以及個人實務工作之經驗與感受,探討

    國軍人員福利政策之實行情形,分析現階段軍人福利政策之結果

    與效益,以及未來規劃發展之目標,促使軍中福利之正常發展。 軍人是一種職業,也是公務員,其應享有之福利與待遇,自

    應符合公平與正義之原則。軍人之福利政策,以往對於軍人之福

    利未能受到重視,因而產生許多之爭議,例如:退休給付、無職

    軍官、職務官舍、眷屬實物配給等,至今仍是難解之問題。本研

    究試圖從國家社會福利之角度,切入軍人福利政策之議題,並進

    而探討國防福利制度,期能朝向良性之方向發展。

    壹、研究目的

    本文之研究目的,旨在探討我國軍人福利制度之實施與發

    展。基於軍人職務之特殊型態與諸多限制,本研究希望藉由軍人

    福利與休閒之探討,了解國軍官兵對於軍人福利需求、參與休閒

    生活現況與影響因素,促使軍中福利制度,能够結合官兵之休閒

    生活之相關問題,能够獲得各階層長官重視,並作為修定軍人福

    利條例與休假制度之各項政策之參考,則是本研究兩個重要議題

    之一。 因此,本研究是在國軍組織調整大幅改變之情況下,軍人福

  • 4

    利制度之推展,軍人薪資率調升至平均國民所得水準以上,勞動

    市場之價格機制帶入了福利體系之中,影響軍隊薪資結構體系與

    福利之變化。我國軍隊福利制度在募兵體制和市場功能定位之趨

    勢下,必須面對制度變革與發展?相對之軍人福利與休閒益顯重

    要,則是本文之兩個主要研究探討之議題。依據本研究之問題陳

    述,將針對我國軍人「福利服務」政策之層面,深入探討。因此,

    本研究之目的有四:

    一、 透過國家社會福利政策之相關理論,以瞭解軍人福利政策之制定,軍人福利提供與實際需求間之問題。

    二、 探索我國軍人福利政策,現階段軍人福利政策之實施與檢討,對軍人福利服務與休閒生活之需求期待與影響。

    三、 軍人福利政策法規部份,其相關法案,包含〈軍人法〉、〈軍人待遇條例〉、〈軍人福利條例〉等立法概況。

    四、 根據分析與討論之研究結果,提供國防部政策部門具體之意見。

    貳、研究問題

    自國軍「精進案」、「精實案」以來,〈國防法〉、〈國防部組

    織法〉之立法實施,國軍組織與制度,以及相關國防法制之建設,

    亦發生了重大且顯著之變革,也帶動了國軍整體之進步。然有關

    規範軍人權益與福利之法規,則相形見絀;尤其是兵役制度之重

    大變革,我國常備部隊未來將全面實施「募兵制」,對於軍人之定

    位與福利政策之制定,將益形重要,更是影響國軍整建之進程,

    則是本研究之主要研究議題。 因此,基於上述之研究目的,本研究將從現代化國家社會福

    利之角度,為瞭解軍隊與官兵對福利提供與需求之現況,對軍人

  • 5

    福利與休閒之間之互動,為探討此一結果之間之關係,本研究透

    過下列三個問題來收集資料,作為本研究之論文之分析與討論。

    第一、 國防福利政策之規劃,軍人之福利需求與休閒具體內容為何?

    第二、 我國現行軍人福利政策之推行,政策與現實之間之差異,相關之福利措施為何?

    第三、 國防福利政策之設計,如何結合國軍兵役制度之轉型,規劃適宜未來軍人需求之福利制度?

   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

    雖然軍人法、軍人福利條例之相關法案,有關立法之研究與

    討論工作,也已經進行多年,但至今仍停留在草案階段。因為國

    防組織之調整,政策制度之變革而產生重大改變,其將來能否順

    利完成立法通過,之確深切影響我國軍人之法定權益及福利走

    向。在推動國防組織再造,提昇國防人力素質之整體思維下,如

    何完整規劃我國軍人之福利政策之內涵,思索軍人福利服務之實

    際所需,以建構合理之我國軍人福利政策,將益形重要。

    壹、研究範圍

   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,從我國國軍福利政策發展,現行福利政

    策實施與檢討。軍人福利政策研究範圍,包括政策之制定、立法

    經過與現行軍人福利政策探討,主要研究內容有實施概況、軍人

    福利服務之需求、官兵休閒生活照顧、生涯規劃、眷屬服務等相

    關福利服務措施之探討。

  • 6

    一、軍人福利政策論述部份

    主要針對政策論述途徑,包含我國軍人福利政策相關法

    案、軍人福利政策之發展與現況檢討。檢視軍人福利政策面

    臨國家福利政策與資源分配之問題,闡述其福利提供與實際

    需求之能力。

    二、 國軍福利事項

    國軍福利事項區分為「基本福利」與「彈性福利」事項,

    並針對我國軍人之福利服務、軍人休閒及文康活動等內容,

    就軍人生活服務、健康維護、經濟安全、福利服務需求等實

    務面探討之。

    貳、研究限制

   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,運用文件分析法、政策論證及歷史

    研究法。為求研究之客觀性,兼採多種方法進行研究,包括半結

    構式之訪談調查及資料記錄、文件研整與筆者之隨手記事等。並

    廣泛所蒐集之其他相關研究者之論述,以降低筆者主觀之思考模

    式。因此,資料來源主要參考國內福利專書著作、全國博碩士論

    文有關研究,筆者對工作所蒐集之相關文件,並參考業管單位對

    軍人福利政策之修定意見,故在文獻資料之整理及分析可能有所

    不足,無法進行較深層之分析。基於上述之研究途徑與方法,所

    可能產生之研究限制,或需特別謹慎處理之部分整理如下: 一、 由於次級資料證據可能有歷史解釋不正確之情形,以及研究

    者有興趣之主題可能乏人研究,筆者對研究結果僅能以文字

    方式描述,而不以量化方式表達,且筆者本身就是屬於研究

    之工具,很難避免有主觀之觀點。 二、 對於有關軍人福利政策研究較為專業,仍限於國防專門研究

  • 7

    方面,研究十分有限,是必須克服之困難,研究範圍受限於

    筆者所能收集之文件。 三、 在研究對象方面,因研究者本身也是研究工具,自然與受訪

    者要產生互動關係,其間相關問題會依據實際的狀況而調

    整,主要以現役軍人之福利與休閒需求為主,無法廣泛推論

    到不同階層之官兵需求。 四、 由於研究者個人有限的能力,無法實施全面性的問卷方式,

    僅能針對代表性的軍種、戰鬥與勤務部隊實施個別的訪談,

    其中不足部份以國防部的立法說明會,以及專家學者的意

    見,座談會資料之驗證評估,以及現有的研究論文的數據,

    來針對研究主題共同地討論與諮商,做為本研究的參考數

    據。

    第四節 名詞釋義

    為了便於本研究之研析與討論,茲將本文研究之重要名詞釋

    義如後。

    壹、軍人福利政策

    本研究所指之「軍人福利政策」,乃是有關軍人福利服務有

    關事項,包含軍人福利之法令制定、政策法規,官兵生活服務、

    健康維護、經濟安全、福利服務需求,以及家屬服務、軍人生涯

    規劃,承擔軍人之職務風險,以提供軍人無後顧之憂之工作環境。 我國現有之軍隊福利制度,包括了保險、意外險、撫卹、救

    助、優待、補助、實物配給、眷舍、醫療、津貼、慰問、退休金、

    月退俸、優惠存款、和榮民福利中之就業、就醫、就學、就養,

    以及若干福利服務措施等內容。

  • 8

    貳、休閒參與

    林東泰(1992)認為:「休閒」包含了「休息」和「閒暇」兩個層面,所以休閒似乎指涉一個人擁有之「閒暇之自由時間」,

    「從事任何可以恢復精神或體力之活動」。但是,此處之活動,並

    不侷限於肢體遊憩活動,它應該同時也包涵了心智之精神活動。

    另 Ragheb(1980:140)認為休閒參與,最常是以個體參與某種休閒活動之頻率,或個體所參與之普遍之休閒活動類型加以探討。

    本研究將休閒參與界定為,參與休閒活動之頻率和個體所參

    與之休閒活動:包含大眾媒體(mass media)、運動活動(sports activities)、文化活動(cultura lactivities)、社交活動(social ac-tivities)、戶外活動(outdoor activities)、嗜好活動(hobbies ac-tivities)等類型。其上述休閒活動都有助於軍人獲得適當之休閒生活與學習途逕,更能為自己及團體找到休閒學習之真正意涵。

    本研究所指之「軍人休閒運動」,是指軍職人員除了戰備任

    務訓練及勤務工作之餘,在日常生活工作與休假之休閒活動,在

    可自由支配之時間中,依據自己之喜好、能力,所選擇參與具有

    計劃性、建設性且有益於身體、心理與社交發展之各種室內或戶

    外之各項身體性活動,也就是在自由意識下,所從事之體能性活

    動。

    參、福利服務

    由於軍人福利服務之範圍非常大,廣義而言,現役軍人和退

    伍軍人,及其家眷,都應包括在服務使用者之範圍。國防部依據

    〈國防法〉研擬完成〈軍人福利條例〉草案,將國軍福利事項區

    分為「基本福利」與「彈性福利」事項;基本福利事項為全軍一

    致性者,由國防部統一辦理,區分為「就業輔導」、「福利服務」、

    「住宅輔助」、「醫療保健」等四大項;彈性福利事項由國防部或

  • 9

    所屬單位,依需要自行辦理,區分為「托兒育幼」、「生活日用品

    供應販售」、「消費暨休閒服務設施」等三大項。 本研究主要以現役軍人之福利與生活照顧,進行概況式之分

    析與討論。先就軍人福利之範疇簡要說明,再探討軍人福利服務

    與基本生活照顧之措施及發展。未來國防部將設「國軍福利委員

    會」,負責軍人福利政策之釐定及軍人福利經費之運用,與軍人福

    利事項之監督,在委員會之下設「健康維護處」、「經濟安全處」、

    「福利服務處」、「互助福利處」,以主動、積極與專業之精神,提

    供全軍優質之福利服務。

  • 10

  • 11

    第二章 文獻探討

    我國社會福利制度之形成與發展,都有它複雜之歷史、社

    會、經濟、政治、思想等因素及背景,「軍人之福利政策」也不例

    外。詹火生(1991:177-178)以國家之觀點而言,在「福利國家」之概念下,社會福利之理念在追求社會之公平與正義。換言之,

    社會福利是用來保障民眾免於匱乏和恐懼之威脅;若更具體地

    說,它是旨在確保社會成員有平等和安全之感覺。軍人也是公民,

    自然應當享有國家政策之保護,以保障其工作生活與福利。 從社會福利角度觀之,本文研究文獻主要蒐集國家社會福利

    制度,以及國防福利之相關研究,透過軍人福利政策之實施與經

    驗,瞭解軍隊福利服務之提供與軍人生活照顧之基本需求。並就

    筆者所蒐整「福利政策」、「軍隊福利工作」之專書,以及「搜集

   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,參考有關「福利政策」論文,其中從社

    會福利之角度觀察,進而深入探討軍人福利與休閒生活之研究。

    本章文獻主要探討社會福利意涵與政策、軍人福利政策之相關理

    論、軍人休閒運動之相關論述,歸納出社會福利政策論證模式,

    做為探討軍人福利政策之理論基礎。

  • 12

    第一節 社會福利之意涵與政策

    本研究首先就社會福利之意涵,是以企業員工福利與休閒生

    活之需要,作為社會福利政策之文獻資料之來源。在文獻中之福

    利項目及內容是否能符合現今潮流,或者已達到企業留才、吸引

    人才之策略誘因?並參考社會學者之相關福利著作及研究,可做

    為軍人福利政策之論述參考。因此,為因應國防人力需求與培養

    優質人才策略,建構現代化及未來軍人需求之福利制度,是必須

    加以思索規劃。

    壹、社會福利之意涵

    一、社會福利之定義

    Davi dMacarov 指出,社會福利可被界定為「直接或間接處理人類需要及社會問題之方法」。其目的不僅在於預

    防、減輕、或解決社會問題,亦包含增進個人、家庭、團體、

    及社會之福祉(官有垣,2003)。 詹火生將社會福利定義為(詹火生,1983:188),社會

    福利之對象是全體國民,其積極目的在求個人經濟生活水準

    之提高,健康上之滿足,再進而求個人與社會關係之調適。 楊孝濚指出(楊孝濚,1994:1),實質上,社會福利不

    僅具有維護社會正義、維護個人基本權益和社會財富再分

    配,以維持均富和諧之社會,社會福利更具有促進社會發展

    之積極功能。

    二、社會福利之功能

    社會福利所涵蓋之範圍廣泛,基本上福利之設計,依其

  • 13

    性質之不同而有不同之作用,其功能至少要包含以下幾點: (一)補貼之功能:彌補薪資之不足,避免造成勞動力之流失。 (二) 誘因之功能:若組織擁有一套合理而優厚之員工福利制

    度,在其條件相當之狀況之下,一定比員工福利制度不

    好之組織較易於招募人才及留住人才。 (三) 照顧之功能:Oppold(1993:86)指出,當員工發生重

    大傷害時,會對員工生理上或心理上造成影響,進而影

    響組織之績效;所以組織為達到照顧員工之責任,往往

    可提供一些補助性之津貼,以協助員工渡過難關。 (四) 社會安定之功能:機關組織之員工福利制度往往也是整

    個社會安全制度之一部份,對社會之安定、人民之福祉

    有一定之貢獻。 (五) 激勵之功能:能提升工作士氣、增強凝聚力及促進身體

    健康,以達成組織應有之績效之功能。

    三、有關社會、員工與企業福利之定義與功能,主要如表 2-1。

  • 14

    表 2-1 社會、員工與企業福利之定義與功能表

    學者/年代 說 明

    內政部 (2000:307)

    《社會工作辭典》對「社會福利」之定義,認

    為社會福利是指協助個人與社會環境之相互適

    應,使獲得生活健康為目的之有組織之活動。

    通常是由公私機構或團體,運用有目的之組織

    及有系統之方法,提供有關公共福利之措施,

    包括提供各種慈幼、安老與救助措施,提供醫

    療照護與公共衛生服務。廣義之定義是指社會

    上全體民眾之共同需要或人類潛能之綜合性責

    任。狹義之定義是指對社會上不幸之人給予物

    質和金錢上之救助,以及類似之庶務性服務工

    作。

    林萬億 (1997:13-19)

    社會福利是為協助個人與社會環境之相互適

    應,使獲得生活健康為目的之有組織之活動,

    通常是由公私立機構或團體,運用有目的之組

    織及有系統之方法,提供有關公共福利之措

    施,包括提供各種慈幼、安養與救助措施,提

    供醫療照護與公共服務等。

    Henderson (1985:468-470)

    企業管理者之經營理念,應著重於生產利潤和

    受僱員工福利之兼顧,企業單位也逐漸承擔保

    障員工經濟安全與改善員工工作環境,並使員

    工之生活品質逐漸提昇。進而透過員工對工作

    與生活之滿足感,期望能增進員工之合作,以

    利員工對企業之忠誠。而企業福利包括給付性

  • 15

    學者/年代 說 明

    質之福利及服務性質福利: 一、給付性質福利:包括傷病或殘障無法工作

    時之薪資給付、失業時所得給付、延遲給

    付之所得、配偶和家屬所得保障、健康和

    意外事故保障及財產保障等。 二、服務性質福利:可分為休息、休假及其他

    服務措施,如員工及子女之教育補助、托

    兒肓嬰中心、教育訓練課程、各種貸款及

    宿舍、住宅等。

    資料來源:本研究整理。 總結上述社會福利之定義與功能,基本上社會福利是處理個

    人之問題或是社會之問題。但除瞭解決社會問題以外,有些社會

    福利之定義還提到「增進人類之福祉」。近年政府對於社會福利發

    展,一直以來所扮演的主導角色,從資源的多寡或是整體社會的

    發展協調,政府採取領導的角色,實在有其必要性。而台灣的福

    利制度雖仍在擴充階段,但速度已開始減緩,甚至於考慮縮減,

    例如最近全民健保已試圖縮減給付範圍。 此外,社會福利制度也與我們的生活愈來愈息息相關,社會

    福利與社會政策有它之價值與意識形態,例如公平、正義、協助

    弱勢、解決社會不平等,這些是社會福利另一層之概念。因此,

    現代的公民對於社會福利理念與制度,應有某種程度的瞭解;而

    社會福利制度的永續經營,也有賴於理性公民的配合。

  • 16

    貳、員工福利之意涵

    一、員工福利之定義

    詹火生(1992)認為企業內所提供之福利,在國內並沒有一個統一明確之稱呼,常見稱呼有:勞工福利、企業福利、

    職工福利、工人福利、員工福利或直接稱之為福利。國內對

    於「員工福利」之用詞,亦無一致之界定。然自「職工福利

    金條例」頒訂以來,職工福利、工人福利、勞工福利、企業

    福利、職業福利等各種用語之交互使用,並無明確之認定用

    詞。及至民國六十年代,我國較傾向改用「勞工福利」用詞,

    其涵蓋之範圍亦採取較廣泛之觀點,以廣義之解釋來說明勞

    工福利。 諸承明(1995)為員工福利所下之定義,可以歸納出員

    工福利定義之共同性,即是員工福利基本上是勞資關係而來

    之,公司員工透過雇用關係才有此項福利,而且此項福利是

    員工因工作所給予之薪酬以外之利益。另外,我們可發現一

    般所稱之「員工福利」指之是廣義抑或是狹義之福利,也就

    是說員工福利是由法定福利或是非法定福利。但是我們從大

    多數之定義中可瞭解大部份學者採取較為廣義之說法,無論

    是法定或是非法定之福利,均可作為本研究之參考。

    二、員工福利之內容

    員工福利是指薪資以外之各種福利。企業福利包含範圍

    非常廣、分類繁多,而吳靄書(1983)、黃英忠(1993)將福利項目歸納成經濟性之福利、工時性之福利、設施性福

    利、娛樂及輔導性福利。 (一) 經濟性福利:這些福利是對員工提供基本薪資及獎金以

  • 17

    外若干經濟安全之福利項目,以減輕員工之經濟負擔或

    增加額外之收入。 (二) 工時性福利:與員工工作時間長短有關之福利,如休假

    或彈性工時。 (三) 設施性福利:這些是與企業設施有關之福利,如員工餐

    廳、閱覽室、交通車與托兒設備等。 (四) 娛樂及輔助性福利:這些是增進員工社交及康樂活動,

    促進員工之身心健康之福利項目,如員工旅遊、藝文活

    動。 蔡宏昭(1992:41-44)將員工福利之內容,區分為法定

    內企業福利與法定外企業福利二種。法定內企業福利,是根

    據政府相關規定由企業實施之福利制度。例如:勞動基準法

    之加班費、資遣費、獎金、休假、退休金等皆是法定內企業

    福利。法定外之企業福利,是由勞雇雙方共同協商,運用與

    管理之福利制度。例如:員工住宅之提供、貸款與補助、員

    工福利社、餐廳、制服、獎學金、生活指導等之提供,衛生

    保健、安全設施、人員及設施之充實、文化、娛樂、體育及

    訓練活動之舉辦,婚喪喜慶費用之補助,集體參加民間保險

    等,皆是法定外之企業福利。從上述這些福利措施之推動,

    須視政府執行之落實及雇主之配合,以建立一套員工福利制

    度。 林宏仲(1888)認為,總結企業在給予員工報酬時,除

    了雇主與員工事先約定好之薪資外,即是提供額外之一些利

    益與服務,這些利益與服務便是一般所稱之「福利」。而薪

    水或工資經常被視作直接之財務性所得,而福利與服務則被

    視為各種具有多樣用途之非直接(indirect)財務性或非財務性之員工所得。由於員工福利是雇主之一項成本,同時又被

    員工視為待遇之一部份。

  • 18

    此外,綜合整理國內員工福利定義及對工作態度呈現之

    相關文獻如表 2-2。

    表 2-2 員工福利定義及對工作態度呈現表

    作者(年代) 研 究 呈 現

    曾詩穎 (1999)

    員工福利之定義,乃所有薪酬中屬於非直接形

    式之一種所得,通常和員工之工作年資有關,

    包括保險、年金和其他各種服務。「福利」指

    涉之是一種抽象之心靈狀態,甚至是沒有客觀

    判定標準之主觀感受;可以說它是一種生活方

    式與需求之滿足。

    Beam and McFadden

    (1996)

    彈性員工福利可以增加員工對福利之滿足,並

    強化對工作之滿足,且可吸引及留住員工,進

    而對組織產生更大之激勵與生產力。

    Burger, J. M. (2000)

    福利是一種「不滿意因素」(dissatisfiers),也就是說優厚之福利提供無法提高員工工作

    動機,但供應不足卻使員工產生不滿足感,而

    對工作士氣造成負面影響。

    Friday, S. S., & Friday, E. (2003:426)

    合理之福利是吸引及留住人才之方法,若缺乏

    合理之福利,將造成離職率及曠職率之上升。

    彈性之員工福利與員工之生產力是成正相關

    之。

    Jon J. Meyer (2000:3-7)

    員工福利制度可激勵員工,以提高組織績效。

    指出員工福利扮演吸引人才、留才及激勵等方

    面之角色。

    郭穎昌(1997) 企業員工福利制度設計目的在於滿足員工之

  • 19

    作者(年代) 研 究 呈 現

    需求,如果沒有掌握和探求員工之需要和偏

    好,企業單位即使花大把之鈔票來辦福利,也

    得不到員工之積極反應,更談不上會有什麼正

    面效果,甚至還會惹來員工之不滿和抱怨。

    王麗容(1999)員工福利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之種要面向,是

    增進勞資關係、提高組織生產力之一種工具。

    徐育珠、黃仁

    德(1996)

    員工福利制度,不僅對企業之生存與發展有日

    益重大之影響,對整個社會安定扮演者重要角

    色,不但可減少企業之生產成本,更可增加企

    業之競爭力及降低員工之離職率。

    蔡宏昭(1889)

    企業提供福利可以減少流動率,留住熟練員

    工,減少生產成本,提高勞動生產。其主要之

    功能包括維持必要勞力、提昇勞力品質、促進

    勞資和諧、穩定經濟生活等幾項功能。

    莊善任(1996)員工對企業福利之滿意度愈高,則勞資關係氣

    氛愈好。

    資料來源:本研究整理

    總而言之,員工福利對員工工作態度呈現,具有積極提昇績

    效作用,無論是雇主或員工,均極為重視薪水或工資福利。從上

    述針對員工福利之定義瞭解,福利一詞包含之項目非常廣泛,舉

    凡企業給員工,除薪資外的直接或間接的附加給付,均包含在福

    利之範圍內,小自縮短工作時間、改善工作環境、改善勞動條件

    等,大至人員休假、貸款、傷殘、退休制度等,均含蓋在內,可

    見福利對於員工之影響之大。

  • 20

    參、社會福利政策

    行政院研考會之詮釋(行院研考會,1988:24),我國社會福利係以傳統文化之仁愛思想及民生主義思想為基礎,針對社會

    現實與未來變遷,並配合社會資源之運用,所推行之各種政策與

    措施;其目的在於預防、減輕或解決問題,進而增進個人、家庭、

    團體及社區之福祉,以提升民眾生活品質,並促進國家建設之整

    體發展。早期我國社會福利思想之精神,就是以家庭自助和社會

    互助之方式,達成充分就業與弱者扶助,這完全符合現代社會福

    利之精神,尤其是充分就業之理念(蔡宏昭,1990:116)。蒐集有關社會福利政策之觀點如下:

    一、我國社會政策綱領

    政策為行動之方針,社會政策具有引導社會福利制度之

    傾向。以往台灣社會是重視經濟輕社會,故我國有很多經濟

    政策,卻少見社會政策,較著名之為民國 54 年「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」。相隔近 30 年至民國 83 年才有社會福利政策綱領之提出,為近年來社會福利制度發展之基礎。內政

    部社會司民國 93 年提出「社會福利政策綱領(修正版)」,更新相關社福理念與思維,例如社會排除、社會住宅等。(社

    會政策綱領可至社會司網站下載 (http://www.moi.gov.tw/dsa/)。 (一) 民國 34 年四大社會政策綱領 (二) 民國 54 年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 (三) 民國 58 年現階段社會建設綱領 (四) 民國 83 年社會福利政策綱領 (五) 民國 93 年社會福利政策綱領(修正版)

  • 21

    二、我國社會福利政策與社會保險之立法

   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,政黨政治民主開放過程中,社會變

    遷潮流引導下,台灣社會福利政策更為重視之政策之一。在

    社會保險制度方面,1950 年開辦勞工保險及軍人保險(行政命令)、1953 年陸海空軍人保險條例、1958 年公務人員保險法、勞工保險條例,為早期社會福利發展政策;其他重大社

    會立法發展之特徵,早期為維持國家之外部合法性,如 1950年代外部合法性來自台灣之軍事戰略地位,1970 年代退出聯合國之後,外部合法性須仰賴經濟發展繼續維持,於是在「減

    少社會問題,促進經濟發展」之思維下,從事必要之社會福

    利投資。 政府之社會福利推動,必須有其法源依據。後期為維持

    國家之內部合法性,1980 年代以後,政治民主化運動之壓力促使政府必須回應民眾社會福利需求,以繼續鞏固政權(傅

    立葉、邱汝娜,2005)。由 1980 年「老人福利法」制定以來,我國大約有 17 項福利法案如下表,其中「兒童福利法」與「少年福利法」因於民國 92 年合併為「兒童及少年福利法」,故予以廢止。由於社會問題之出現與翻新,社會福利法之制

    定與修改也必須與時俱進。 隨著台灣政治經濟發展階段,政府之社會福利政策,也

    不是以人民應享之權利角度著眼,而是從提高勞工生產效

    率,鞏固政權之穩定性以及維持社會秩序為主(張人傑,

    1995:48-51)。自 1990 年以來,由於社會力抬頭、新興社會問題出現、社會福利議題受重視,故社會福利立法之進展速

    度相當快,便有相當多法案通過。然而下表所列之法案,未

    必涵蓋所有社會福利項目。因為就廣義社會福利來講,其涉

    及勞工、衛生、環保、住宅等等;此外,我國掌管社會福利

  • 22

    業務層級過低(主管機關為內政部社會司),因此難以整合

    其他部會之相關社會福利業務,以提供民眾完整無接縫之服

    務。 我國社會保險種類有勞保、農保、公保、軍保、就保、

    全民健保,其社會保險種類之重要政策綜整如表 2-3。

    表 2-3 我國社會保險政策表 時 間 社會保險種類種類

    民國 39 年 3 月 勞工保險(勞保局)

    民國 39 年 6 月 軍人保險(行政命令)

    民國 43 年 10 月 陸海空軍人保險條例

    民國 47 年 1 月 公務人員保險法、勞工保險條例

    民國 54 年 8 月 退休人員保險(中央信託局)

    民國 64 年 8 月 試辦學生團體平安保險(臺灣人壽)

    民國 74 年 10 月 試辦農民保險(勞保局)

    民國 83 年 8 月 全民健康保險法(健保局)

    民國 84 年 6 月 公務人員保險法施行細

    民國 88 年 1 月 勞工保險失業給付(勞保局)

    民國 88 年 5 月 公教人員保險(中央信託局)

    民國 91 年 4 月 職災保護(勞保局)

    民國 92 年 1 月 就業保險(勞保局)

    民國 94 年 7 月 勞工退休金(勞保局)

    民國 97 年 10 月 國民年金

    資料來源:引自內政部社會司,本研究整理。

  • 23

    第二節 軍人福利政策之相關理論

    探討軍隊社會福利意涵及其功能,有關一些名詞:如社會福

    利、社會政策、社會工作基本上是相當接近之概念,只是所處理

    之範圍不太不一樣,有些是以直接服務或間接服務型式區分,有

    些則是以處理個人之或社會之問題區分。 軍隊社會福之相關理論,必須從國防政策、軍隊福利之制度

    來探討,是被限制在軍隊個人與團體之福利需求,必須結合軍人

    任務與生活工作。因此,我們會從軍隊社會福利定義、軍人福利

    之範疇及其相關政策理論,從比較鉅視之、間接之概念,來看軍

    人福利政策論述之議題。

    壹、軍隊社會福利之定義

    就「社會福利」意指一個國家對於福利方案、給付水準以及

    服務項目所設計之制度,目的在於儘可能去滿足心理、社會與經

    濟之需求,而這些需求之滿足是成就個人與社會福祉之根本。這

    樣之一個概念所指之社會福利對象是以一般人民為主體,其所包

    含之對象不僅只是那些貧困者與弱勢者,而且還將「醫療衛生」

    和「教育」含括在其中。簡單之說它所強調之是整個社會之福祉,

    而非只是個人。另外,也可將社會福利視為一套「制度」

    (institution):即是經費、人力資源、提供廣大群眾所需之物資,以及為窮人提供公共救助,為心智障礙者提供照護,以及協助和

    支持老年人生活之一整套集合體(官有垣,2000:4-5)。若將此一概念運用在軍隊之中,就可稱之為軍隊社會福利。

    一般論及社會福利政策或制度之內容,多半以社會保險、社

    會救助,及福利照顧之架構,做為討論與分析社會福利政策之概

  • 24

    念。同樣之學者在探討軍隊社會福利政策形成之內容,亦基於這

    些複雜之概念做為分析之基礎。為了能夠清楚之勾勒軍隊社會福

    利政策之輪廓,先以軍隊社會福利政策之法源著手,然後再以結

    構功能之共識觀點,統整和分析軍隊社會福利政策之內容。 我國軍隊社會福利政策如同其它社會福利領域,有一套完整

    之福利政策供給與需求之機制。基本上,這套機制是以保障與照

    顧軍人生活為軍隊福利政策之首要目標,從福利供給與生活需求

    之角度觀察,有相當高比例之軍隊社會福利資源,用以直接照顧

    軍人、眷屬、遺眷、退伍軍人,及榮民,為軍隊社會福利政策選

    擇之對象,因而形成軍隊福利體系之供需結構。大體而言,我國

    軍隊社會福利政策之形成,是由國家政府部門及國防部規劃、執

    行,和評鑑之結果。 在朔及軍人社會福利政策之法源上,〈國防法〉之通過,是

    軍隊體系在法制結構上獲得穩定之法律基礎。同時,藉由國防架

    構之成形,軍人最高位階之福利政策法源。〈國防法〉之第三章明

    確律定軍人義務及權利,第十六條現役軍人待遇等權利保障:「現

    役軍人之地位,應受尊重;其待遇、保險、撫卹、福利、獎懲及

    其他權利,以法律定之」。另第十八條軍人及家屬優待之保障:「現

    役軍人及其家屬、後備軍人之優待及應有之權益,以法律保障

    之」。 基本上,上述兩條文,清楚之指出軍人福利政策之法源根

    源,在適用對象上,軍人及家屬優待之保障,包括現役軍人及其

    家屬、後備軍人。 在福利政策之內容,則包含軍人優待、免稅所得、軍人保險、

    撫卹……等,得以作為軍人福利政策之修訂之基礎。

    貳、軍人福利之範疇

    韓敬富(2003c:321)認為:軍隊福利最主要之功能,乃在

  • 25

    於照顧軍人家屬,輔導退伍軍人轉業,承擔軍人之職務風險,以

    提供軍人無後顧之憂之工作環境,制約軍人之忠誠情操,鞏固國

    防安全。我國現有之軍隊福利制度,包括了保險、意外險、撫卹、

    救助、優待、補助、實物配給、眷舍、醫療、津貼、慰問、退休

    金、月退俸、優惠存款、和榮民福利中之就業、就醫、就學、就

    養,以及若干福利服務措施等內容,由國家政府透過供給和管制,

    達到福利輸送之效果。 2000 年 1 月 15 日,立法三讀通過〈國防法〉,其中第十六條

    指出:「現役軍人之地位,應受尊重;其待遇、保險、撫卹、福利、

    獎懲及其他權利,以法律定之。」同時,立法也附帶一項決議:「伴

    隨組織精實,人力精減,國防部應同步調整軍人之待遇、福利。」

    因此,國防部根據〈國防法〉之規定與立法院之決議,在同年 4月 26 日召開「律定軍人福利範圍與及主管單位研商會議」。在會議中明確指示有關軍人福利之三項要點1: 一、軍人福利之範圍包括:輔助購宅、福利互助、結婚、喪葬、

    疾病急難救助、災害補助、生育補助、子女教育補助、眷舍

    供應、生活必需品供應、退伍就業、就學輔導、訴訟輔導等,

    並應隨時代變遷,適時增刪軍人福利。 二、依〈國防法〉十六條之規定,應制定〈國軍人員福利條例〉,

    並視實際情況與需要,考量未來是否訂定施行細則。 三、〈國軍人員福利條例〉之主管單位是總政治作戰局,由其邀集

    國防部相關單位研商該條例之制定事宜。

    參、軍人福利政策之相關理論

    謝聰豪(2007:1-2)指出國軍福利制度重要指標,1997 年政府將國軍恩给制之退休制度改為儲金制,此項政衝擊到之人員

    1 周海娟,軍人福利服務分析:建構全方位的現役軍人福利服務網絡。

    http://210.71.44.174/html/B3/file/mss-1006.pdf

  • 26

    為數不少,對人員離職有一定層面之影響。組織中人員離退之比

    例過多時,對人員訓練及招募新人之成本勢必增加。且近年隨著

    政府預算之緊縮,國防預算比例也逐年降低,國軍各項福利及因

    應時勢,均有縮減之狀況下,對於國軍人才之培訓與招募,軍隊

    人員之穩定性必然有所影響。 我國軍人福利政策變化,為近年國防制度修改之重點,然因

    實施後產生若干問題,致引起對其功能之懷疑,故本文以「我國

    軍人福利政策」為研究主題。從福利政策是一種互助行為之角度,

    探討軍人福利政策之相關論述理論,綜合歸納相關文獻資料,必

    須從國家觀點、市場觀點及民間社會觀點之三個面向,來說明軍

    隊福利政策之理論,俾能做為改進與修訂我國軍人福利條例之推

    行之參考。

    一、國家觀點之恩給制福利

    「恩給制」之軍隊福利制度,乃是「恩庇侍從」2模型下

    之福利體系,建立在國家和軍隊之間之恩庇侍從關係之維繫

    之上,俾利軍人忠誠、效忠、捨己為國。而此,恩庇侍從關

    係,即是指雇主以權力、保護、資源、福利、職務、或利益,

    提供給受雇者,作為控制或取得受雇者支持與服務之工具,

    藉以維護雇主之利益。 尤其威權體制國家,軍方勢力經常影響政策制訂,亦使

    得威權政府更經常透過軍隊福利和市場獨占利益之分享,來

    提供軍人及其家庭之生計安全保障致使軍人和國家之間,存

    在著恩庇侍從關係:國家以雇主角色提供軍人薪資、軍眷之福利照顧、和退伍後之工作安置,用以控制軍人之忠誠度和道

    2 侍從主義的好處是利益的給予是「個體化」的。「恩庇侍從關係」是一種存在於人際網路的

    「二元聯盟」,他以交換恩惠及提供所需的「自願性結社」,因為要競爭有限的資源而形成

    派系團體中的派系,他是建立在『恩庇 -侍從關係』之上。如國民黨執政時期政府對地方派系之操作,以及各派系與其樁腳、選民之關係派系。

  • 27

    德情操,換取軍人之堅守崗位和犧牲奉獻(韓敬富、陳英彥,

    2001:37)。 以我國為例,1949 年之中華民國,由國民黨政府渡海來

    台建立「復興基地」在威權年代之黨國體制下,軍人強調的

    要無條件的犠性奉獻,以不對等之勞雇關係架構,提供軍人

    低廉薪資,再由軍事政權透過對於軍人、眷屬、榮民之福利

    照顧,達到安定軍心士氣之效果,以確保台海安全。 為了維繫執政當局和軍人之間之恩庇一侍從關係,國家

    以父權之角色,協處軍人任何可能存在之經濟風險,例如 :生產、死亡、結婚、子女就學,乃至於民刑訴訟等問題,供

    軍人薪資待遇以外之軍眷醫療、軍眷寶物補給和前述之若干

    庇護性質之給付,而建構出之恩給性質之給付和輔助之規

    定。 然而,這些制度大多未具有完備之法制化精神,財務屬

    性亦為政府直接財政挹注。在此間恩給制軍隊福利政策,成

    了政府庇護軍隊,軍人效忠政府之一個強烈之聯繫樞紐,在

    恩給制之福利脈絡下,軍人有如忠誠之臣民,效忠國家和領

    袖。

    二、市場觀點之軍隊福利理論

    (一)補償 在「補償」理論體系之中,工資是直接與勞務對價

    之所得形式,福利和服務則是問接之所得對價內容;工

    作內容對於受雇者之意義,則是其相關之對價內容。補

    償概念和工資概念之區別,即是前者強調「公平」之所

    得效果及勞動市場之均衡分析,而後者則偏重於工資與

    勞動力之間對價原理和價量關係之討論。因而,對於軍

    人職業特性中補償概念之討論,以下就以職務風險、忠

  • 28

    誠度、勞務特性、生活品質、和軍人徵補等內容作探討。 在職務風險方面,危險性高之職務,應予以更高之

    薪資率或福利方案作補償,才有助於達到市場之均衡供

    需配置。由於軍人職務必須誓死保衛國家安全,使得軍

    人之戰備操演和職務內容,都存在著不可規避之涉險機

    率。而在軍人職務分工下,戰備部隊和後勤支援部隊,

    亦有不同之風險負荷,於是,空勤、海勤人員,有較高

    之薪資率和死殘撫帥制度作補償。 在忠誠度方面,工資可以對價勞務,卻無法買到道

    德情操,尤其國家面臨戰爭威脅時,危險增加,戰備吃

    緊,換來之卻是戰士緊吃,不是飆高工資,就是臨陣退

    出交易,極其可能危及國防安全。於是,國防組織體系

    對於軍人要求情操和氣節,軍人必須堅守崗位、犧牲奉

    獻、甚至視死如歸。在此間,除了軍刑法之刑律規範外,

    對於軍人個人之風險管理和家眷之照顱,乃至於退役後

    之安置輔導,都必須有相應之軍隊福利制度作支撐,方

    能在國家和軍人之間建立起互信和忠誠之關係,於是,

    即使是傭兵體系下,軍人所得內容亦應包含工資和福利

    等二個給付型態,方能有助於軍人士氣和忠誠度之維

    持,俾利國防安全之確保。 在勞務特性方面,軍人缺乏勞動權之保障,亦受到

    軍刑法之管制,行動自由受到限制,對於職務內容之安

    排,亦以服從為原則,於是軍人工作地點、工作環境、

    職務、家庭生活、乃至於生涯規畫,都必須在軍職調派

    中不斷之自我調適。除了軍人工資對價外,軍人工作特

    性上之劣勢和犧牲,亦應有所補償,軍人之勞務條件方

    能具有市場兢爭力。 在生活品質方面,軍人休假時間之外之勞動和休

  • 29

    閒,都必須在軍營內接受管制,行動失去自由,亦直接

    影響了軍人之生活品質。美軍對於軍人生活,即透過生

    活品質計畫,建立 MWR 制度,以規畫若干優待、福利和休閒措施,以提升軍人士氣,維持軍人消費能力、物

    質條件和精神生活品質,使軍人之勞務負擔得以抒解,

    工作條件之劣勢亦得到若干之對價和補償(沈永健,

    2005:21-22)。 在兵源徵補方面,除了民兵體系以國家強制力來徵

    募役男外,在傭兵體系下,由勞動市場徵補專業軍,就

    必須提供具有競爭力之薪資率和若干針對軍人工作條

    件劣勢之補償制度,使軍人之薪資和福利能夠吸引優秀

    青年投身軍旅;而適切之福利制度和年金規畫,亦可適

    時疏退冗員,以利專業軍人生涯規畫,達到安定軍心,

    減少國防資源浪費,並留住專業人才堅守職務崗位之制

    度效果。 (二) 外部效果

    經濟體系中之個人或生產者之行為,使其他個人或

    生產者之福利增加或降低,且受影響之經濟單位,並未

    支付代價或者得到報償時,此一現象為外部效果。由於

    軍隊褔利制度中之軍眷、遺眷教養安置、死殘軍人撫

    恤、和傷殘官兵之照顧和援護措施,為提高土氣,予軍

    人信賴保護承諾而足以安定軍心之積極措施,具有抵礦

    軍人忠誠氣節和堅守崗位之外部效果,因而就國防戰備

    而言,國家對於軍人除了薪資對價外,亦有必要提供適

    足之福利保障制度,以鞏固軍心士氣,強化戰力。 例如美國和我國都建立了軍人壽險(死殘意外險)

    制度,透過壽險給付保障當事人及其家屬生計安全。雖

    然軍人壽險制度之實質受益者為遇難官兵或其家屬,然

  • 30

    而,此一給付對於全軍其他所有官兵而言,郤無異於政

    府之一項示範和承諾,在此間適足之給付水準和照顧措

    施,能表達一個信賴保護之道德承諾,達到風險管理效

    果,俾利軍人承擔風險,維繫軍人之忠誠度和愛國情操。 總之,軍隊福利之外部效果,除了有助於軍人承擔職

    務風險外,政府對於退伍軍人之轉業、安置、服務照顧,

    對於軍人眷屬之生計照顧和福利服務,可以安定軍心,肯

    定軍人工作價值,激勵軍人士氣,達到強回國防戰力之外

    部效果。

    三、民間社會觀點之軍隊福利理論

    在此所講之民間社會乃是指國家之內之社群,在社群中

    涵括了繁複之組織型態,包括有家庭、鄰里、非正式組織、

    宗教組織、非營利組織、人民團體等。在民間社會之定位下,

    軍隊福利乃是集體共識下之崇功報勳或社群間之慈善互

    助,所產生之去商品化之社會福利政策,以肯定軍人榮譽,

    照顧功成身退之退伍軍人,保障軍人生活品質,並關懷軍人

    家庭之生計需求。 以下分以慈善互助與崇功報勳二方面說明:

    (一) 慈善互助 慈善互助之福利供給,乃是一種去商品化之福利供

    給方式,不以對價和貢獻為前提,亦不其有之可形式之

    權利義務關聯,而是基於人性中善良側隱之心,本著人

    溺己溺、人饑己饑之精神,關懷社會上之弱勢族群。 軍隊福利要具有「慈善互助」之資源供給性質,則

    邏輯上有兩個前提必須成立,一是軍人或其家庭面臨了

    生計維持之困境,福利供給之接受對象成立;二則是福

    利供給者和軍人或其家庭之間,並無權利義務關係,亦

  • 31

    無法定之扶養義務。 在前者,軍人之薪資和職務風險,若無適足之福利

    制度加以保障和照顧,則生計極可能面臨困境。在市場

    薪資對價之下,軍人薪資和福利補償,必須足以維持軍

    人家庭之生計和一定程度之生活品質,才具有勞動市場

    兢爭力,以順利甄募足額且高素質之軍人入營服役。然

    而,民兵體系之軍人基於法定義務或愛國情操而入營,

    勞務對價之市場價量關係失靈,使得義務役軍人薪資僅

    及於維持個人生計之水準並不足以扶養家庭,在義務役

    軍人家屬別無其他經濟來源,而依附軍人薪資生活之情

    況下,則極有可能面臨生計維持上之困境。在職務風險

    上,當軍人死亡、殘疾、因公失蹤或被敵俘虜,若無適

    足之福利供給,則軍人家庭之生計亦可能面臨困境(韓

    敬富,2004:23-24)。 而後者,在軍人與國家之間,具有勞務對價或法定

    權利義務關係給付軍人薪資和福利,當此軍人所得不足

    以維持軍人及其家庭生計安全,而軍人家屬中具撫養義

    務者文無經濟供給之能力,叉不符合社會福利生活扶助

    戶資格者,則民間社會之多元治理管道,就有了慈善福

    利供給之需求。 (二) 崇功報勳

    現代社會中,崇功報勳乃是在國家或社會集體共識

    之兵役制度脈絡下,兵源徵補乃是基於愛鄉愛國之道德

    情操,而非以商品化之勞務對價自勞動市場召募軍人,

    因而,軍人所得在愛國情操和犧牲奉獻之道德、脈絡

    下,軍人薪資率不以市場兢爭力為規畫原理,而是以軍

    人及其家庭之基本生計需求為敘薪原則。 民間社會本身為其自主性之實體,初民部落中之勇

  • 32

    士,並不需要正式法制之義務或授權,就自動自發之擔

    負起保護家闋之責任,並且,在部落社會中享受崇高之

    榮譽和地位,享受資源分配之特權。現代民間社會之自

    主性,則呈現在「民間」對抗「政府」弱國對抗強權(例

    如 2003 年伊拉克民兵對抗美國聯盟之戰爭)之歷史事件上。近代中國民主政體之建立,即是透過國父孫中山

    先生組織民間團體,成立義勇軍部隊,推翻滿清政府,

    創建中華民國。這些義勇軍部隊之成員,並非法定義

    務,亦非金錢利誘,而係出自救亡圖存之愛國熱忱。國

    民黨在黃埔建軍東征北伐之時期,亦同樣以義勇軍部隊

    來對抗據地領軍之軍閥,完成了東征、北伐。 由民間對抗政府,或民間對抗強權,這種基於民間社會

    自主性所推動之抗爭運動或戰鬥,通常都不具備穩定且充分

    之財務支援,難以提供週延之死殘風險管理,例如國民革命

    軍在東征北伐期間,除了死亡撫恤外,再無能力提供其他之

    褔利措施,而必須藉助民間團體支援,並動員民物力,以崇

    功報勳之福利供給邏輯,來照顧傷殘官兵,優撫烈士遺族。 我國在戒嚴時期,黨國色彩濃厚之軍人之友社和婦聯會

    等民間社團組織,即協助政府提供軍人福利資源,包括眷舍

    興建,文康休閒器材供應,和差旅服務等。由於政府遷台初

    期,台灣民間社會和以國民政府軍為主之軍人之間缺乏脈

    絡,兵役協會難以發揮動員民物力之功能,於是,在民間社

    會中剝削民、物力資源之重任,乃是假「軍人之友社」之手,

    透過課徵「進口結匯附加勞軍捐」,其徵收方式,1955 年-1981 年,每進口 1 美金的貨物,就必須繳交新台幣五角的勞軍捐,1981 年-1987 年 5 月每進口 1 元美金的外國貨品,則須繳交 3 角台幣,1987 年 6 月-1989 年,則下降至新台幣 2毛。因為是附加捐,1970 年代之後,台灣許多商品都會將附

  • 33

    加捐反應在成本上,並直接向消費者徵收。例如於戲院電影

    票根上,會印上全票×元,外含附加勞軍捐×元字樣(引自維基百科)。再將這些勞軍捐交付「軍人之友社」,統籌辦理「敬

    軍勞軍」事項,表彰崇功報勛之社會敬意。這雖然是由民間

    組織移轉資源,以改善軍人生活之例證,然而,就軍友社之

    理監事結構來分析,軍友社不吝為國防部和軍隊闊之白手

    套,透過政府之法律授權,剝削民、物力以造福軍人。實則,

    理想之民間社會應著重其自主性之治理精,以民主程序達成

    決議,基於主權在民之原理,自行賦權(empowerment),使「社會自治」之意義之浮現,民間之資源,保有其效率、彈性與

    自主性,以還原民間基於慈善互助和崇功報勳之軍隊福利供

    給面貌。 在民間社會之定位下,如中共軍隊福利之重點基調即是

    崇功報勳,中共當局在其國防法總則第七條即規定了「國家

    和社會尊重、優待軍甄補人,保護軍人之合法權益,開展各

    種形式之擁軍優屬活動」,清楚之標誌出共軍之福利內容,

    包括了優待、權益和崇功報勳,由地方政府照顧軍人及其眷

    屬,並置重點於退伍軍人、殘疾軍人和死亡軍人之遺眷照顧

    上,除了表彰國家、社會對於軍人之敬意,提供優待並維護

    軍人榮譽外,亦保障軍人家庭之基本生活水平之維持(韓敬

    富,2004:25-26)。 當然,此一福利制度,亦可能被國家、政黨、執政當局

    所運用,藉由福利保障制度之工具性,建立執政當局和軍人

    之間之恩庇侍從關係,以恩給制和特權表彰軍人榮譽,使軍

    人得到較佳之生活品質,以強化其效忠情操和犧牲奉獻之精

    神,此亦是崇功報勳制度所可能參照之政策模式。

    四、有關軍人福利相關論文研究,主要內容整理如表 2-4。

  • 34

    表 2-4 軍人福利相關論文研究表

    作者 論文名稱 內 容 摘 要

    郭晃男

    (2007)

    國 軍 志 願

    役 人 員 福

    利 制 度 之

    研究

    本論文以給付行政原則為上位概念,配合

    現代公共財理論、需求理論、制度學派觀

    點及福利多元主義等理論基礎與原理原

    則研究探討,另針對國軍志願役人員現行

    福利事項、指標及近五年之相關福利經費

    結構、配比及預算執行消長,參照美國、

    中共、韓國之軍人福利事項、制度、指標

    加以比較分析、並針對其福利指標分類為

    健康維護指標、經濟安全指標、福利服務

    指標等三大類來作論述。

    韓敬富

    (2004)

    我 國 志 願

    役 軍 人 福

    利 制 度 之

    研究

    現代社會之軍人所得內容,包括軍人薪資

    和福利。本研究建構了軍人所得定位之分

    析架構,透過國家、市場、民間社會等不

    同觀點,來探討不同軍人所得定位下之軍

    隊福利理論邏輯。

    林元淑

    (2007)

    政 黨 政 治

    與 社 會 福

    利 政 策 -

    以 社 會 福

    利 基 本 法

    草案為例

    社會福利政策在國內之民主政治過程

    中,各個政黨極為重視之政策之一。政黨

    競爭過程之中,各個政黨不斷提出新型態

    之社會福利政策,期以獲得選民支持,且

    社會福利政策之制定必然與政治過程有

    密切之相關,本研究從選舉過程及社會福

    利基本法草案之演變過程中,探討社會福

    利議題與政黨競爭之間之相關,並進而提

  • 35

    作者 論文名稱 內 容 摘 要

    出政黨競爭能否使台灣之社會福利制度

    朝向良性之方向發展。

    張筠 (1998)

    勞工、農民

    與 軍 公 教

    福 利 政 策

    之 比 較 與

    檢驗

    本論文主要在於瞭解勞工、農民與軍公教

    福利政策之歷史背景與現今狀況,及其在

    政府預算支出上所享社會福利資源之差

    距,以釐清社會資源分配之公平性及國家

    與社會關係之變化。本論文分別從政府政

    策面及福利預算支出面來分析軍公教、勞

    工、農民所享之福利資源。

    資料來源:本研究整理。

    綜合上述軍人福利相關文獻,就軍人福利的政策面觀點而

    言,由我國未來將朝向全募兵制度的發展,透過國家憲法賦予人

    民法定兵役義務,兵源即不虞匱乏,但是政府相對也必須對軍人

    及其家庭負起較多照顧的責任,以鼓勵其盡忠職守,奮勇向前。

    故公民社會中軍隊福利,乃是集體共識下所產生去商品化的社會

    福利政策,以肯定軍人榮譽、勞動價值,保障現職與退役軍人生

    活品質,並滿足其家庭生計需求。 但近年來,我國積極招募志願役士兵,再加上原第一代榮民

    的逐漸凋零,使得軍人無論是在役或退役的福利需求都有所變

    異,而恩給制的福利制度也受到挑戰,而從中也發現有市場補償

    措施的模式。因此,在勞動市場定位下,以薪資補償、外部效果,

    作為軍隊福利制度規劃的原則,透過各種福利津貼及消費優待,

    補償工作條件之不足,使軍人具備在就業市場吸引專業人才的誘

    因。

  • 36

    而我國是強調社會福利制度的政體,國防部必須在勞動市場機能

    規劃下,運用政府的政治權力、社福整體資源之分配,透過配給

    制度提供軍人薪資,並由地方政府提供軍人家屬與離退、傷殘軍

    人的生活照顧、福利服務與就業安置,以保障軍人及其家屬生計

    安全,供給生活所需資源。

    第三節 休閒意涵與軍人休閒之相關研究

    近年來,由於休閒意識逐漸抬頭,人們在工作之餘,更加注

    重個人之健康活動。休閒活動與旅遊環境之大量增加,由社會學

    者、人類學者、心理學者和體育學者等,各自其學說或研究角度

    所提出關於休閒之定義非常繁多,學者在不同之時空背景,不同

    時間點所提出之觀點不同,不易有明確之界定,而且休閒所涵蓋

    之範圍寬闊,因此不易以單一定義,將休閒做完整之呈現,因此

    本段將探討休閒之與相關文獻,用以瞭解軍人休閒生活之相關理

    論。

    壹、休閒(Leisure)之意涵

    休閒是一種社會之現象,其意義與型態會隨著文化和社會背

    景乃至於時空會有所不同,所以不易有統整之定義。(張少熙,

    1998:187)指出最近學者有較為具體之描述,認為休閒可從內、外在兩個向度來作定義:(一)外在:從自由時間得到享受快樂之過程。(二)內在:從輕鬆之心態得到經驗之滿足。

    休閒之具體意義,有各種不同之理論以及觀點。大體而言,

    休閒乃是生活上之紓解平衡,乃個人為發展社會關係或健康因素

    所從事之活動,進而表現在自我情感之釋放。另由文獻得知,國

    內外之學者對休閒所做之定義,大抵可分為時間、活動及心理三

  • 37

    個方面:

    一、時間方面

    李明宗(1988)將休閒譯為「閒暇」,意指「自由時間」或「可自由支配之時間」。謝明材(1999)認為休閒是在工作或課業完畢後,一段完全不受限制,且無任何身心之壓力

    之時間裡,自願從事達到身心皆處於愉悅狀態之活動。休閒

    是扣除工作、家庭、和維持個人生計之時間外,一個人可以

    隨其所好,任意之休閒、娛樂、遊戲或從事其它有益身心活

    動。

    二、活動方面

    Kelly(1996)廣泛之定義休閒為「一種為了本身為主之自由選擇性活動。」亦認為「休閒是為自己選擇之活動,而一

    個活動是不是休閒,則是參與者之行動來定義。休閒是從事

    者本身採取一種行動而造成某種結果,這個行動與其說是只

    有吸收經驗,不如說是創造經驗。」

    三、心理方面

    亞里斯多德認為休閒是一種心智之狀況,無關時間、空

    間與活動。顏妙桂(1983)提及休閒活動是一種有價值之,社會可接受之休閒經驗,它對自願參與活動之個人,提供了

    內在之滿足。 綜合上述相關文獻研究可知,休閒包含了時間、活動及心理

    之狀態,因此,本研究定義休閒為個人於可支配之時間內,可自

    由選擇自己喜歡之活動,並能獲得個人內心之愉快與滿足。

  • 38

    貳、休閒運動行為

    沈永健(2005:5-7)將「休閒運動行為」其表現之「行為」表現在下列各方面: 一、休閒運動之習慣:是指平時有無參與休閒運動之習慣。 二、休閒運動之規律性:是指每週參與休閒運動之次數及分佈時

    間是否具有規律性。 三、休閒運動之方式:是指利用平時或假日參與休閒運動。 四、休閒運動之時段:是指每日參與休閒運動之時段,例利用每

    日清晨、下午或晚上之時段參與休閒運動。 五、休閒運動之次數:是指每週參與休閒運動之次數,例如每週

    參與休閒運動 3 次以上。 六、休閒運動之時間:是指參與休閒運動之時間,例如每次參與

    休閒運動 60 分鐘。 七、休閒運動之對象:是指獨自從事或邀約家人、朋友、同事共

    同參與休閒運動。 八、休閒運動之交通:是指使用到達參與休閒運動地點之交通工

    具或方式,例如徒步、騎車、開車等。 九、休閒運動之費用:是指平均每月直接花費在參與休閒運動之

    金額,包括交通、器材、會員費、月費、門票、服裝及其他

    等項。 十、休閒運動之地點:是指從事休閒運動之場所,大致區分室內、

    室外;包括學校、公園、家中、郊外、俱樂部與社區活動中

    心等。 沈永健(2005)之研究,綜合其內容可分:(一)所指之軍

    職人員休閒生活參與,內涵包括「成就追求」、「社會需求」、「刺

    激逃避」、「健康適能」四個構面;(二)在休閒運動阻礙方面,依

    其內涵包括「個體內在阻礙」、「結構性阻礙」、「社會性阻礙」三

  • 39

    個構面。

    參、休閒參與之理論

    一、休閒參與價值

    Nash(1960:89)提出休閒理論,將休閒參與價值分層級,區分 0 至4層級,0 以下層級是危害社會之參與:由於個人不當之行為表現,造成社會之危害及社會秩序之混亂,

    形成個人之違法犯罪;事實上,違法也是參與,不過是在 0以下之層級。0 層級是危害自身之參與:最常見之就是吸毒、酗酒、抽煙、飆車等。1層級為旁觀之參與:是指跟隨大多

    數人之活動參與,是被動之參與,因大多數人似乎滿足於消

    極之參與,因此稱之為觀賞者,最常見之就是看電視,以排

    解多餘之時間。2層級為情緒之參與:是指個體在從事休閒

    活動時,觸動內在心靈,或聯繫到一些有意義之經驗,而產

    生了情緒上之共鳴。例如當你曾是一位棒球愛好者在看到一

    場偉大之棒球比賽時,會產生共鳴。3層級為積極之參與:

    開始參與休閒時從不會到會,或者具備些微之基礎想要更進

    一步之瞭解,藉由休閒參與以獲得滿足。4層級為創作之參

    與:在這層級之參與者,他們以創作、發明、製作典範,他

    們從個人之經驗或印象中獲得創作之靈感。例如:藝術家、

    科學家、哲學家、發明家或創造者,如圖 2-1 所示。

  • 40

    資料來源:Nash, 1960:89

    圖 2-1 Nash 的休閒參與理論

    Nash(1960:89)強調僅知道休閒之重要,尚不如愛好休閒者,但還是無法和樂於積極、主動參與之休閒者相提並

    論。此外,(高樹蕃,1971:67)根據「休閒」字源意義中可知,休閒之概念是生理與心理之自由放鬆之狀態。同時,

    休閒就是不受謀生之瑣事牽絆,相反之,休閒是用閒逸之心

    情,從事各種提昇心靈層次之活動。

    二、休閒參與類型

    休閒參與型態之定義是從剩餘之時間之觀點,也就是一

    個人運用一天扣除必需時間及義務時間後,可以支配之自由

    時間,從事參與活動之情形。陳彰儀(1985:191-210)指出,休閒活動之內容與種類繁多,但一般民眾之休閒興趣、參與

  • 41

    情形與生活型態時,將休閒活動分為八種不同之性質3。 謝政諭(1989:14-16)於《休閒活動之理論與實際》一

    書中,從休閒之項目、內容、實施場所、負責機構、時間、

    對象、性質等來區分休閒之種類: (一) 無外在限制之休閒—休閒本身具有意義且不受外在限

    制。 (二) 補償式且受工作環境限制之休閒—休閒是為恢復精力。 (三) 互補式關係之休閒—休閒選擇可以正面滿足於社會群體

    關係。 (四) 互補式之角色決定休閒—受角色期望所限制之休閒。

    文崇一(1992:9-37)於《台灣之休閒文化—民國八十年度中華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》一文中,將休閒活動,修

    正為:(一)消遣或娛樂性休閒;(二)體力或運動性休閒;(三)實用或技術性休閒。(四)知識或藝術性休閒;(五)社教性休閒。

    Ragheb(1980:138-149)研究美國青少年,以主觀分類法設計 41 項活動使用 Likert 評量法進行休閒參與之研究,指出一般民眾休閒參與,可區分為六大構面,分別為「大眾媒

    體」、「文化活動」、「運動類活動」、「社交活動」、「戶外活動」、

    「嗜好活動」。其區分內容如下: (一) 在大眾媒體方面是以看電視、看電影、看報紙或雜誌等。 (二) 運動方面則可區分為體適能活動如游泳、團體運動如足

    球、個人運動如高爾夫、雙人運動如網球。 (三) 文化方面則是以參加音樂會、參加芭蕾舞、音樂、歌劇、

    3 陳彰儀(1985:191-210)將休閒活動分為八種性質: (一 )體育性:游泳、爬山、跳繩、健

    行、球類運動等; (二 )社交服務性:訪友、電話聊天、寫信、社團服務等: (三 )知識性:研讀書籍、寫作、看報紙、看小說等;(四 )藝術性:書法、繪畫、攝影、唱歌、聽音樂等;(五 )娛樂性:看電視、聽廣播、看電影、逛街、打麻將、玩牌等;(六 )作業性:打字、做手工藝、剪貼、廢物利用、室內佈置等;(七 )休憩性:沉思、休息等;(八 )與小孩有關性:逗小孩玩、與小孩有關之活動等。

  • 42

    舞蹈、參觀藝術博物館、參加戲劇等。 (四) 社交方面則是以探訪朋友、招待朋友、約會、參加聚會、

    社交、跳舞、室內遊戲聚會等。 (五) 戶外活動方面則是以野餐、釣魚、打獵、園藝、徒步旅

    行、划船、露營等。 (六) 個人嗜好方面則是以雕刻、繪畫、收集、縫紉、製陶、

    種植、攝影。

    三、休閒存在狀態

    張少熙(1994:25)則以從輕鬆之心態得到經驗之滿足來定義休閒。由所謂之體驗觀點來定義休閒,無論是以時間

    觀點或活動觀點來定義休閒,皆沒有考慮到個人之主觀因

    素,但個人之體驗卻是休閒之關鍵,若要完整詮釋休閒之定

    義,必須考慮到個人主觀體驗,所以,休閒注重之並不是外

    在之活動形式,而是個人主觀之經驗與心理狀態。因此,我

    們在定義休閒時,除以時間或活動定義休閒外,需要更進一

    步考慮其他之因素,包括:參與者之心思狀態( state of mind)、態度傾向、或參與體驗(experience)(詹皓宇,2001:41)。

    若以心理之體驗觀點定義休閒,將休閒視為個體在活動

    參與中,所獲得身心之放鬆、愉快、樂趣和滿足。故持此觀

    點之研究者認為個體參與休閒時仍是經過自己選擇之,而不

    是被強迫之,選擇去參與休閒純粹是為了內在動機而非達到

    某種目的,也就是有選擇之自由,主觀之體驗到休閒所帶來

    內心實質之感受。換言之,休閒就是為了體驗活動本身之樂

    趣,而自由選擇參與某項活動之行為,休閒是個體在工作辛

    勞之後,在身體與精神兩方面都獲得充分之休息與鬆弛,亦

    即從日常例行性事務中暫時脫離,使身體與心理精神兩者皆

  • 43

    有完全之修養、恢復和重整。(高俊雄,2002:23) Ueger & Kernan(1983:79-82)根據過去有關休閒主觀

    之文獻,得到六種重要之心理體驗: (一) 內在滿足感(intrinsic satisfaction):使人覺得滿足與愉

    快之感受。如個人覺得休閒本身就是目的而非手段時,

    即為休閒,而休閒就會有這種感覺。 (二) 自由感(perceived freedom):個人感覺很自在、很自

    由,沒有任何責任與約束之感覺。 (三) 投入感(involvement):高度投入到休閒活動中,這種

    投入使人感覺時間過得很快,他會對周遭之環境不太注

    意。 (四) 興奮感(arousal):是一種追求新奇、複雜、冒險與不

    定性之感受。 (五) 精進感(mastery):是一種能考驗自己能力及征服環境

    之感受。 (六) 即興感(spontaneity):是一種可以不照計劃,可以不

    按一般做法而為之愉快感受。 對於上述休閒之看法,整理如附表 2-5:

    表 2-5 休閒意涵表

    作者 休 閒 內 涵

    謝政諭

    (1989)

    休閒概念是:人擺脫約束之時間(指生存及生活

    時間)之外之一段自由時間,可以娛樂身心,甚

    至達到個人發展及社會成就之狀態。

    陳慶章

    (1991) 所有日常生活活動如果符合下列條件之話,都可

    以視為休閒活動:1.必須是在閒暇或空閒時間內

  • 44

    作者 休 閒 內 涵

    從事之活動。2.必須是在個人志願從事之活動。3.必須是樂趣之活動。4.必須可獲得立即滿足之活動。

    林東泰

    (1992)

    休閒是:1.個人所擁有在工作以外之自由時間。2.在休閒過程中可以獲得精神、體力之休息與再造。3.個人由於所屬次團體或社會化之差異,所從事之休閒活動也不盡相同。4.在�